7月底蜆港發生疫情,使得越南股市集體暴跌,此舉反而為8月的凶猛漲勢打下了基礎。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,大型股上漲不在話下,但更吸睛的是多家小型股、低價股,在越南本土資金的炒作之下,量價齊噴,漲勢非常投機。其中,最近常常出現在我們越股日報裡的幾個常客,像是:越日醫療設備(JVC)、大洋集團(OGC)、成長木業(TTF)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越日醫療設備:日商交出經營權
先看第一個例子越日醫療設備(JVC),最近1個月漲了三成,其最大的關鍵訊息是在8月27日的時候,該公司的股權發生重大變動。原先主導JVC營運的是日商歐力士(Orix),歐力士是日本知名的財團。但在那天,歐力士以及另外兩個風險創投基金:Dream Incubator、DI Asian Industrial fund,總共轉讓了3,153萬股JVC,佔公司股權約28%,而接手的是三名越南的自然人。緊接著在9月7日,JVC的總經理,也以個人名義買入了1,120萬股,佔公司股權10%。
這幾筆交易之後,等於是JVC的經營權易手,由原先的日商轉為內資。JVC做為一家以代理醫療設備,特別是日系設備的企業,在2015年當年大虧1.3萬億盾之後,由日商接手經營權。但這五年來營運未見多少起色,年營收規模都在5000億盾上下,即使能獲利,也僅有100億盾左右規模。
這次經營權轉手,日商看起來是灰頭土臉退出,而該公司方面並未提出什麼正式聲明。從股價來看,投資人是期待營運面能有轉機的,至於實質營運會如何,還有待投資人觀察。
大洋集團:想要洗刷多年前超大弊案汙名
大洋集團(OGC)其實從4月份就起漲了,當時最低點每股2,500盾,一路上漲到最近的6,600盾。OGC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前任主席何文深(Ha Van Tham)的超大弊案,早期由代理食用油貿易起家的何文深,2000年之後搭上了商業銀行開放的潮流,收購農村銀行並改為大洋銀行(Ocean Bank),何文深成為主導者。極盛時期,大洋集團旗下有銀行、證券、酒店、貿易,但後來2008金融危機之後,越南經濟惡化,何文深陸續在大洋銀行違法超貸,並且買通國營的越南石油公司入股。2014年大洋銀行累計虧損達10萬億盾,壞帳高達15萬億盾,只好由國家出面收拾殘局,央行接管了大洋銀行。而越南石油違規投資大洋銀行股權,在銀行被接管後認列損失,主席因此被判重刑,是知名的大案件。
但這些都是過去式了,大洋集團自2019年換了新的董事會,更換整個管理層之後,一直在努力擺脫歷史的包袱。今年大洋集團推出了新的企業識別,將對外的名稱改為OGC GROUP。
但儘管如此,該公司的財務面還是很需要注意的,目前仍是胡志明交易所警示的股票,截至2020年6月底,財務報表帳上仍有累計虧損2.67萬億盾,而公司資本額為3萬億盾。
目前,公司只能持續進行回收欠款、改善財務結構,並且專注做本業,包括:不動產;四星、五星級酒店品牌StarCity、Sunrise;食品品牌Trang Tien冰淇淋、Givral烘焙等。2018年以來,該公司已經連續2年多財報都能有穩定獲利,看起來公司營運的確是漸漸脫離危險,有所改善,倒閉關門的機會略有下降。可以理解,股價從2-3千盾的價格上漲到6千盾的原因,但長期能不能起死回生,還有待觀察。
成長木業仍未走出會計醜聞
成長木業(TTF)截至2020年6月底的財報,帳上累計虧損金額2.96萬億盾,而該公司的資本額是3.11萬億盾,會計師還在半年報裡,對該公司繼續經營假設表示疑慮,因為其短期流動資產顯然不足以支應流動負債的需求。
TTF在2016年爆發出會計醜聞,當時造成公司股價連續24支跌停板,儘管前任主席已被究責,但公司至今仍沒有翻身。雖然說今年上半年的損益表,TTF獲利了530億盾,但有大部份來自於其他收益,比如賠償、處份資產等。
今年TTF股價最低點是3月份的1,730盾,最近漲到5,000盾,特別是8月25日,公司公佈前任主席給付賠償,讓股價在隔天起連續急漲。但最奇葩的地方是,該公司已經有好幾個季度,股東權益淨值為負數了,也是交易所警示的股票之一,股價還能有5,000盾實在不容易。嚴格說起來,TTF營運要走出困境,還有一段距離,只能說投機資金實在是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