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今75年前的1945年9月2日,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發布了《獨立宣言》,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誕生。獨立之後的越南,走過艱難的鬥爭及奮鬥、統一與合併,正式名稱改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,逐漸從世界上最貧窮之國家之一,脫胎換骨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當中,最蓬勃發展的經濟體。
90年代,香港、新加坡、韓國、台灣這幾個經濟體,發展速度令人驚艷,世人給他們取了「亞洲四小龍」的美名。而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菲律賓則有「亞洲四小虎」之稱,但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之後,2000年開始,逐漸有媒體將越南加入小虎的行列,成了「亞洲五小虎」。也就是在那時候,全世界的目光逐漸注意到了越南,並不是因為越南曾經在戰爭中擊敗了法國、美國兩大殖民霸權,而是看到了越南經濟巨大的潛力。
越南經濟轉型四部曲
前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對VNEXPRESS的記者,總結了該國在「革新政策」(Đổi Mới)實施之後,經濟轉型的四大重點:
從低收入國家轉型為中等收入國家;
從封閉型經濟轉型為高度開放型經濟;
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工業服務業經濟;
最重要的是,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。
過去的越南經濟是由國家主導,如今私營經濟成為發展主力,這是越南經濟轉型的最重要特點。越共黨中央在2017年6月3日發布了第10號決議,明確指出「發展私營經濟,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的重要動力」。
世界銀行在2016年越南濟經評估報告裡表示,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,越南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,蛻變成中等收入國家、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。從「革新政策」剛出台時,越南是全球經貿體系的局外人,到現在締造令人咋舌的出口金額,吸引鉅額外資直接投資(FDI),中間也就只隔了一代人。儘管發展神速,在這個過程中越南也是經歷了不少低潮與危機。
指揮型經濟失敗 糧食產量不足
從1945年獨立,到1975年國家統一,越南這個國家的出發點極為艱難,經歷了與法國、美國兩個強權的戰爭,家國崩壞、經濟落後、發展遲滯,要過日子完全得依賴國際援助以及農業生產。在1966-1975年間,政府預算的63%來自於國際援助、國際貸款。由於長時間實施「戰時經濟制度」,由國家統籌分配大筆國際資金,造成戰爭結束之後,越南對於這種由國家指揮發展經濟的模式充滿信心。然而,等到戰後和平時期實際執行之後,這種發展型態的缺點表露無遺。
在此要先跟大家提一個名詞,那就是越南的「包給制經濟時期(Thời bao cấp)」。即從1975年戰勝後,到1986年「革新政策」出台前,統一的越南實施一切必需品由國家包辦供給、取消私營經濟、資源由國家調動指揮的計劃經濟型態。白話一點來說,就跟現在的朝鮮(北韓)一樣,是依照共產主義思想的經濟制度。這樣的指揮型經濟在國家統一之前就在北部實施,但一般當人們提到「包給制經濟時期」,通常泛指75年之後那段時間。
在「包給制經濟時期」,生活必需品由國家分配,因此產生了貨不暢其流、市場交易功能扭曲的現象,導致能源、糧食、日用品稀缺日益嚴重。當時越南人民以務農為主,缺糧的情況卻很普遍,農民沒有稻穀可播種、工人沒有紗線可以紡。1980年,國家原先規劃全年有剩餘糧食2,100萬噸,實際上最終卻進口了157萬噸糧食,創下越南糧食進口量歷史新高。1976-1980年間,GDP增長僅達1.4%,其中在1980年GDP甚至衰退了1%,全體居民收入幾乎零增長。
面對現實 著手革新
在經濟艱困、民不潦生的時期,人民及地方官員為了解決民生問題,一些當時屬於政治不正確的作法開始萌芽,比如永福省的包幹到戶政策,順利讓農地提高產量,雖然後來也受到的越共黨中央的檢討,但與永福省地方類似的一些突破藩籬的作法,影響範圍雖有限,卻成為越南迎來新時代的基石。1986年12月在河內舉行的越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抱著「直接面對現實」的心態,越南推出了「革新政策」。
1987年,越南政府取消諸多商品的管制分配系統、提高必需品價格、買賣自由化、取消各內貿檢查站。接下來三年期間,《外國投資法》、《土地法》、《進出口稅法》紛紛出爐。而《公司法》、開放私營企業及商業銀行等法律,更是為經濟帶來重大轉變。接下來10年,越南的GDP翻了一倍、通貨膨脹率降到10%以下、1996年外資直接投資(FDI)首次突破了100億美元。至此,越南算是告別了計劃經濟的時代,正式對外開放,融入全球經濟體系。
捱過國際金融危機
凡事都有兩面,經濟愈開放、參與全球貿易供應鍊愈深入,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的風險就愈高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,越南正在逐漸融入國際社會,因此經濟立刻受到金融危機影響。1999年越南GDP增長率下降到5%,同年外資直接投資(FDI)剩下30億美元。
但幸運的是,由於越南開放時間較短,比起東南亞週邊國家,越南的受傷程度還是相對輕,畢竟當時越南的出口外貿依存度僅有GDP的30%。而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結束之後,2000年開始越南經濟迎來了高度的成長機會,從2000年到2007年,越南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7.63%。這段期間越南簽定了許多貿易協定、加入WTO,平均每年獲得外資直接投資(FDI)130億美元,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大幅增加。
到了2008年,當越南的金融市場、銀行、證券業欣欣向榮,不動產價格高企的時候,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發生了。這次危機起源於西方的金融體系,延燒到越南時完全與1997年不是同一個量級。這次金融海嘯讓越南掩蓋在快速增長之下的各種隱患曝露出來,比如:企業交叉持股、銀行壞帳及弊案、證券不動產資產泡沫、經濟過度依賴貿易赤字等。
越南股市下跌了70%、不動產泡沫破裂、政府出手整頓重組銀行業,這些苦果並不令人意外。雪上加霜的是,過度依賴貿易赤字的經濟增長,帶來了通貨膨脹。2008年通膨達到20%,2010-2011年還有兩位數的通膨。為了控制通膨,2012年貨幣政策開始緊縮,通膨被壓到個位數,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是經濟失去活力、公共支出削減,2013年上半年公共支出佔GDP比重,從之前的40%下降到30%,外資直接投資(FDI)金額也大不如前。這就是當時越南經濟的縮影,多年來經濟增長極度仰賴投資,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,越南幾乎沒有任何還手餘力。
後疫情時代的越南經濟
但熬過了金融危機、痛苦改革的越南,又再次迎來了大跨步向前的機會,7%的經濟增長率重現江湖、河內及胡志明市平地起高樓、外資重回越南、新註冊成立的企業數目屢創新高。到了2019年底,越南GDP規模達到2,600億美元,相比1986年底剛出台革新政策時翻了十倍。進出口總額達5,200億美元,對外貿易依存度達到200%。
到了今年初新冠疫情出現,投資人、分析員都認為越南會受到重創,認為新冠疫情會像之前的金融危機一樣,破壞全球供應鍊體系,而以越南目前高度依賴外貿的經濟型態,勢必遭遇嚴重打撃。一旦越南經濟增長率大幅下滑,因為越南企業有97%是中小型私營企業,應對經濟衝擊的能力較低,馬上就影響到就業率及社會福利。
然而,這次越南又讓一堆人跌破眼鏡,比起十多年前金融海嘯的時候,此時越南本地經濟的內功已經升級,金融體系也比當時健全許多。新冠病毒帶來巨大挑戰,卻同時給了這個國家許多的機會。越南反而利用這個機會,繼續進行體制改革、政府行政程序改進、讓企業自我審視並改變,也是越南貿易開發新市場、外資重新考慮投資越南的機會。
普華永道(PWC)的調研報告「The world in 2050」(點此下載)指出,預估從2016-2050年期間,越南、印度及孟加拉將是年平均經濟增長率最高的3個經濟體,平均每年增長率在5%。PWC預估到了2050年,越南的經濟規模,將從2016年全球排名第32名,提升到全球第20名,上升12個位階是全球第一。進入全球前二十大經濟體的越南,排名將在義大利、加拿大、馬來西亞、泰國之上,PWC評價認為越南具備了所有經濟增長的要素,勢必是亞洲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。